《社恐人士的社交自救指南:从健身房尬聊到超市搭讪》
上周三晚上11点,我第8次点开那个200人的线下读书会报名链接,手指在“确认支付”按钮上方悬停了三分钟——最后还是关掉了页面。我妈总说我像“社交界的盲盒”,表面看着挺正常,打开全是纠结型人格。(后来发现,这种活动80%的人都在玩手机,根本没人读书)
1. 那些教科书不会告诉你的失败现场
第一次尝试在健身房搭讪,我特意选了那个总在练臀的姑娘,在她组间休息时憋出一句:“你…你这个动作练哪里的?”(其实我连臀大肌和腘绳肌都分不清)她礼貌解答后,我竟然接了一句“哦哦我从来不练下肢”。空气瞬间凝固,真的,就这么简单。
线上交友更灾难。有次匹配到一个喜欢露营的男生,我硬是把《荒野求生》里看来的台词全用上了,结果人家问“你常去哪露营”,我只能老实承认“其实我只在小区草坪野餐过”。对话终止于他发来的那个笑哭表情。
2. 反常识社交地图
别信那些“去兴趣班认识人”的建议——我花3000块报的烘焙课,最后只记住了老师说的“黄油要室温软化”,因为所有人都在专心称面粉。后来发现,超市冷冻区才是宝藏地段:
想要即时在线、快速见面的效率?
同城视频聊天,实名认证保障真实交友,30+单身男士的首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