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
标题:那天老婆一句话,我才发现男人过了35岁真的会“烂”在家里……


标题:那天老婆一句话,我才发现男人过了35岁真的会“烂”在家里……

上周五晚上,我照例瘫在沙发上刷短视频。老婆晾衣服时冷不丁来了句:“你现在除了我和孩子,是不是都没人说话了?”

我愣了两秒想反驳,却发现通讯录里能随时拨通的号码,除了客户就是外卖员。上次和哥们儿喝酒还是三个月前,约了五次才凑齐人。

我们这代男人挺有意思的:二十岁时在宿舍阳台抱着吉他都能交到朋友,三十岁后却在两百平的房子里活成了孤岛。不是不想社交,是实在折腾不起——加班应酬已经耗尽精力,哪还有心思参加那些要提前三天预约的饭局?

转机出现在某个加班到凌晨两点的雨夜。开车等红灯时刷到老陈的朋友圈,这个去年离婚后天天泡健身房的设计师,居然晒出了烛光晚餐照片。我忍不住私信调侃:“又祸害哪个姑娘了?”

老陈发来段语音,背景是咖啡馆轻音乐:“真不是你想的那样!就上周在‘密友’上约的附近姑娘,从匹配到见面就两天。人家还是钢琴老师呢,你说我这五音不全的...”

他说的“密友”我后来才搞懂,是那种同城交友软件。最让我心动的是他说的“快速约会”功能——像开盲盒一样和附近的人视频聊20分钟,合眼缘就继续,不合适就下一个,特别适合我这种讨厌磨叽的直男。

说实话,第一次打开摄像头前,我对着镜子整理了十分钟头发。毕竟中年男人的视频聊天堪比拆弹,生怕对方来句“叔叔好”。

但匹配到的第一个女生让我松了口气。背景是家书店,她晃着咖啡杯笑:“你也是被孩子睡了才偷到时间的?”原来都是孩子妈来找人聊天解压。我们聊《周处除三害》的镜头美学,吐槽家长群里的戏精,二十分钟过得像五分钟。

后来陆续遇到过创业的甜品店老板、刚留学回来的95后,甚至小区隔壁栋的邻居。这种真人视频聊天像在玩现实版《楚门的世界》,每次匹配都是开盲盒的惊喜。

比较意外的是真人认证环节。原本觉得对着摄像头摇头眨眼很傻,直到匹配到个用网红照片的账号,系统直接弹出“认证不符”的提示。这才明白,为什么老陈说在这里“连美颜都有限度”——太狠了会被要求重新认证。

有次和做IT的哥们儿喝酒,他吐槽某款社交软件:“聊了三天发现是个卖茶叶的,比我妈都关心我睡眠。”我们笑作一团,但笑完有点心酸。可能中年男人交友最大的痛点不是找不到人聊天,而是找不到真实的人聊天。

上周末同学聚会,班长惊讶地发现我居然知道最新的网红餐厅和脱口秀梗。他不知道的是,这些都不是从算法推荐里刷到的,而是视频聊天时某个姑娘安利的。当你每周都和不同行业的附近的人真实对话,会发现世界突然变立体了。

现在我还保持着每周视频聊天两次的习惯。不像年轻时非要加微信聊到天亮,现在更享受这种轻量社交——有空就匹配聊会儿,忙了就下线,不必有心理负担。

昨天老婆突然问我:“最近怎么不见你瘫沙发上唉声叹气了?”我给她看软件里认识的茶艺师教的家常茶泡法,她挑眉:“哟,现在知道什么软件可以视频聊天交友了?”

其实男人至死是少年,只是中年后的玩具变了。从篮球场变成同城附近匹配,从网吧联机变成一对一视频,从深夜烧烤摊变成快速约会。我们依然渴望认识有趣的人,只是换了更高效的方式。

如果你也受够了每次聚会都要提前三天预约,受够了刷遍通讯录找不到人喝一杯,或许该试试老陈说的——在真实的世界里,遇见真实的人。

(后记:今天刚匹配到个开攀岩馆的80后,他说馆里一半客人都是社交软件认识的。看吧,有时候打破生活惯性,只需要一次20分钟的视频聊天。)

交友APP横幅

想要刺激?试试这款私密视频交友APP

没有任何限制,附近秒约,只要你想得到的都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