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,我坐在大同老城区的一家面馆里,一边吸溜着刀削面,一边刷着手机。隔壁桌一对情侣有说有笑,我这边却只能对着朋友圈里别人晒的结婚照发呆。作为一个在大同土生土长的中年男人,我算是明白了什么叫“越活越孤单”——工作忙成狗,朋友一个个结婚生子,想找个能聊得来的新朋友比登天还难。

以前总觉得交友软件是年轻人的玩意儿,直到上周末被老同学拉去参加聚会。饭桌上,几个哥们儿都在吐槽:明明在大同这地方生活了几十年,认识的人反而越来越少。老王说他想找个能一起爬恒山的伴儿,结果约了三个月都没成;小李离婚后想重新开始,却发现连个能视频聊天的人都找不着。
说实话,我之前也试过几个交友平台,不是机器人太多就是距离太远。有个广州的姑娘聊得挺好,可隔着两千多公里能干啥?直到后来在本地论坛看到有人推荐这个专门做大同同城交友的App,我才算开了窍。
这App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同城附近匹配功能。打开软件第一眼就看到了距离我只有800米的张姐——38岁的幼儿园老师,资料里还晒了她在大同城墙下拍的照片。我们约在明堂公园见面,从聊小时候在城墙根下玩耍,到吐槽现在大同的房价,简直有说不完的话。要知道要在以前,我可能永远都不会认识住在同一条街上的人。
再说说那个快速约会功能。上周三晚上加班到九点,突然想找个人喝两杯。打开App的快速约会模式,设置了“30分钟小酌”的主题,没想到十分钟后就匹配到了也在老城区的小刘。我们在鼓楼东街找了家小酒馆,从工作压力聊到人生理想,临走时还约好下周末一起去云冈石窟。这种说走就走的约会,在大同这样节奏不快的城市里特别合适。
最让我放心的是真人认证和一对一视频。之前在其他平台遇到过用假照片的,见面时差点没认出来。这个App要求所有用户都必须通过真人视频认证,而且还能先视频聊天再决定见不见面。我上周就和一位在平城区工作的会计姑娘视频聊了半小时,从口音就能听出来是地道的大同人,聊的都是咱们本地的热点——从大同的空气质量改善到最近开通的高铁,特别有共鸣。
说到中年男人交友,这个App确实考虑得很周到。不像那些花里胡哨的年轻人软件,这里有很多三四十岁的用户,大家都比较务实。我认识的老陈,45岁的煤矿工程师,上个月在App上认识了同样喜欢收藏老物件的李女士,现在每个周末都相约去古玩市场淘宝。
在大同这样的城市,生活节奏不算快,但正因为如此,我们更需要这种接地气的交友方式。现在我和几个在App上认识的朋友建了个“大同老男孩”群,每周组织一次活动,上周去吃了老大同火锅,这周末准备去文瀛湖散步。有时候想想也挺好笑,在大同活了半辈子,最后是靠一个App才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如果你也在大同感觉社交圈越来越小,不妨试试看。说不定下个周末,你就能找到陪你爬恒山、吃刀削面、逛古城墙的那个伴儿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