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在上海假装社牛,在成都被迫营业:一个社交难民的血泪搬家史”
你猜怎么着?上周我在小区门口用新学的本地话对快递小哥说“辛苦哈”,他盯着我看了三秒:“您嗓子发炎了?”——好的,这就是我花198块买的方言速成课效果。
刚搬到这座城市时,我自信得像个刚充值的社交VIP。毕竟咱可是在上海静安寺咖啡馆搭讪过法国画家,在成都人民公园茶馆蹭过退休大爷麻将局的人。但很快发现,这里的社交密码像是被加密过三次。记得第一次参加社区瑜伽课,我热情洋溢地夸隔壁姑娘的瑜伽裤颜色好看,她警惕的眼神让我立刻举手发誓:“真的不是卖保险的!”(这事有前科,去年在深圳真被当过分期付款推销员…)
关于地域社交时差这件事
在上海,你可以在买咖啡的三十秒里完成从“拼桌吗”到“加微信”的全流程——前提是别耽误对方回工作消息。但在成都,要是没在茶馆嗑完半斤瓜子就急着约下次,嬢嬢会觉得你不够“巴适”。而现在的城市嘛…呃其实我也不确定,可能介于查户口和佛系之间?
相关阅读
1019文章数
0评论数
作者其它文章
-
中老年男性同城视频交友:轻松排解寂寞,快速约会
2025.09.21 -
中老年男性必看:同城视频交友轻松找到附近女性
2025.09.21 -
中老年男性必看:如何通过同城视频交友APP快速结识附近女性
2025.09.21